題:
如果炊具接觸生肉,如何確保食品安全?
yossarian
2010-12-20 05:24:03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在過去一周左右的時間裡,我想知道我的炊具是否仍然足夠乾淨以至於可以烹飪/食用。情況如下:

  • 煮碎香腸(無腸衣)。在將香腸切碎的同時,生香腸顯然放在了湯匙的背面。在煮香腸和添加蔬菜的過程中,所有可見的生肉痕跡都消失了。我做完飯,用勺子攪拌一下通心粉,然後上菜。

  • 要一些培根醬。將培根放在烤箱中,上面放一些紅糖。用叉子把培根翻了一半。然後用同一把叉子將煮熟的培根從鍋中取出,放到架子上。

這樣安全嗎?什麼時候需要擔心炊具受到污染?什麼足以使餐具再次安全?

有人可以編輯標題中“肉”的拼寫嗎?
句子構造學徒的答案:我很確定不可能用生肉安全或以其他方式烹飪炊具。
對於“絕對不要讓任何生肉用具碰到煮熟的肉用具”的人群回答,我有一個嚴肅的問題:假設您正在製作碎牛肉。您將生牛肉放在鍋中,然後用抹刀攪拌。兩分鐘後,您再次攪拌。然後再重複一次,直到煮熟為止。加工過程中的每一步都逐漸減少了生肉,但是直到最終攪動它才完全煮熟並“安全”。我很好奇,您每次都使用新湯匙嗎?聽起來這就是大多數答案所說的,這對我來說似乎太過重要了。
FWIW,我對生肉和熟肉比較小心,不要誤會我的意思。我只是問人們在中間階段如何處理。
@bikerboy, HA!烹飪是修飾性的形容詞,而不是動詞!
Yossarian:好的問題,但是您*確實*需要研究標題!
-1
順便說一句,“蜜餞培根”!我有幾個住在美國的英國朋友,他們對培根最不滿意,這真是太美味了。到目前為止,我的一個聖誕節回來的朋友有以下狀態更新順序:*“ ...有48個小時的培根時間。” “……可能應該開始打包他的煙熏臘腸了。” “ ...已經檢查了他的培根探險隊。” ... *大聲笑
我用一種器皿將肉原樣放置。然後,清洗過的器皿將用於翻動肉,是的,它是相同的,沒有在整個過程中清洗過。我只用它做肉。完成後,再次清潔。只是養成習慣,我會在烹飪時清理它,但更多的是出於習慣而不是因為我擔心任何事情。
-1
@Orbling。談論切斷鼻子使臉變臭。您的解決方案比我的問題糟糕!我是英國人,住在美國。你的朋友瘋了。英式培根在美國培根上什麼都沒有。期。
@yossarian:我認識的每個人都不同意,培根可口,不甜。大聲笑
@orbling,我的培根通常是鹹的。也許他們應該停止購買楓培根,併購買更多類似品牌的東西,例如Boar's Head,甚至更好的是,郵購一些Benton's。我討厭英式培根。這是一塊鬆散,肥膩的爛攤子。毛。
@yossarian:嗯,問題出在哪裡-您不喜歡培根。 ;-)
@orbling。我在這裡,與純素食主義者談論有關肉類的話題。再次!你以為我會學。 ; o)
@yossarian:好吧,我是一位經過改良的食肉動物,過去我吃了很多東西,以為自己可以達到配額了。 ;-)
啊,你們都想談論培根,但是沒有像加拿大培根這樣的培根。
@Renshia火腿。
九 答案:
TFD
2010-12-20 09:23:03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這取決於您的住所。每個國家/地區都有不同的肉類疾病和細菌,您需要注意

傳統上,在許多西方國家,大多數肉類都是相對安全的原料,儘管禽類通常不是。但是安全的定義不是普遍的。新鮮的雞肉可能含有一些沙門氏菌等,但是除非允許其生長成大量孢子,否則它不會是危險的。有些細菌即使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很危險,但是它們應該很少見,即使是最乾淨的廚師也可能會傳播它們。

因此,在烹飪肉類(或類似的東西)時要回答問題。 ),則必須考慮食物附著在餐具上的時間,以及暴露於細菌能夠生長的溫度等時間。

如果有配方的話,就像

>

食物類型(細菌的風險)*溫度*時間

一般來說,碎肉已經過加工,但保存得不夠,所以時間開始成為一個因素。在溫暖的環境中住了多久了?培根保存完好,而不是細菌的故鄉,因此您要花更多的時間才能冒煙。我在叉子上塗一點熏肉汁,不會在20分鐘內煮出菜時產生危險水平的細菌。但是我不會為雞肉冒險(在我的國家,由於彎曲桿菌仍然是一個問題)

在家庭環境中,我可以給任何接觸過生食的東西在水龍頭下快速沖洗(發生這種情況會收集雨水,因此充滿了鳥屎:-)),有時在烹飪過程中再次使用之前先用洗碗刷進行機械擦洗

關於廚房清潔的老婆故事很多,但是最終結果是細菌需要水,食物和溫度才能生長。如果刪除其中的大多數,它們將無法達到危險的水平

根據我在食品技術實驗室的經驗,經常被忽視的問題是地表油脂。它們會困住水,食物和細菌(完美的風暴)。簡單的機械擦洗將去除短期(烹飪期間)清潔度中的大量食物

這當然不適用於非細菌原因必須烹飪的食物以及已知不清潔的食物。雞肉再次是典型的做法,我會用熱水將生雞肉或半熟雞肉中的所有東西擦洗

Chef Flambe
2012-03-14 08:18:37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商用廚房用一套生食,用一套煮熟。

您用一套來撿生食,然後將其移動到鍋中,但是一旦碰到烤箱,您就不會碰再做一次,直到完成3/4,那時候您應該使用熟肉鉗。

用翻炒的方法,您可以扔掉一些使用生食器皿的物品,也許可以稍微移動一下,但是然後,一旦肉煮熟,您將再次用其他器皿弄亂。通常是一把寬大的金屬刮鏟。

我在家有一套鉗子。我和他們一起拾起肉,和他們一起放在鍋裡。我將肉翻過來,然後扔到烤箱裡的鍋裡。肉碰到烤箱後,我用一瓶漂白劑和肥皂噴洗鉗子,然後收拾所有上面有生肉的切菜板。在那之後,我的工作區域是一個沒有肉類的區域。

我認為我過於謹慎,但這是我養成自己的好習慣,它將為我節省一天,甚至我也不會知道。

有幫助嗎?

答案來自合併的問題http://cooking.stackexchange.com/questions/22249/do-i-need-to-wash-my-tongs-between-handling-raw-meat-in-pan;我認為有關商用廚房的信息適合此處,即使已經有很多答案了。
Chris Cudmore
2010-12-20 20:46:47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我在燒烤上用兩套鉗子。一個帶有藍色橡膠手柄,另一個帶有紅色手柄。藍色和生肉在燒烤架的左側,紅色和煮熟的肉在右側。我對左生熟向右過渡非常努力。

我將使用藍色的鉗子直到兩面的肉都被烤焦,然後切換為紅色。

在爐子上做飯時,發現食物碰到交叉點時,我更容易洗碗。

Echo says Reinstate Monica
2010-12-20 22:18:30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我的自我與您一樣。我用鍋煮一些碎肉,煮熟後加醬油,並始終使用相同的器具。通過這種方式,我從未生過病。但是我確實想在完全煮熟後至少5分鐘煮一下肉,以確保。我想出了多餘的時間,因為餐具上的熱足以確保餐具上的果汁被加熱到足以殺死所有食物。

那也是我的感覺。
Renshia
2010-12-20 10:40:27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我自己的經驗法則是,一種接觸生肉的器具,在清洗前切勿接觸其他任何東西。這樣可以防止交叉污染。它只是讓我感到不適。

HMB
2012-09-24 05:14:45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在煮生肉後,我傾向於先漂白餐具,然後再用肥皂和熱水清洗兩次。

mrwienerdog
2010-12-20 09:17:37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培根沒什麼大不了的,因為它可以治愈。但是,用來煮香腸的湯匙可能會/會攜帶一些令人討厭的東西,直到將其清洗乾淨,或將湯匙上的材料充分加熱以殺死這些鼻涕為止。最好將香腸煮熟,取出,然後在烹飪週期結束時將其添加到蔬菜中,然後以通心粉結束。 ,並且在清潔之前不要繼續使用它。

我敢肯定很多培根並沒有真正治愈,只是調味。
boxed-dinners
2010-12-20 23:14:25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我總是很難記住在烹飪過程中使用了哪個湯匙。我出去買了很多木勺(嘿,便宜),把它們放在火爐旁的鍋裡。每當我使用一個時,我都會將其夾在水槽中,這樣就不必記住它是否用於生肉或熟肉。有時我會使用8個或更多,但我有十幾個,而且它們很容易清潔。

Flimzy
2012-03-14 08:36:58 UTC
view on stackexchange narkive permalink

關鍵是您要殺死未加工食品中已經存在並轉移到您的器皿中的任何可能的病原體。

如果鉗子與未加工食品接觸並不斷攪拌將食物煮熟之前,很可能僅通過攪拌就不會加熱炊具上的任何病原體將其殺死。除非您在沸水中煮(或油炸),否則與生食接觸的器具表面都被加熱到165°F以上,否則器具上仍然存在病原體,並且可以轉移回煮熟的食物。

因此,為了安全起見,使用單獨的器皿或徹底清洗以避免交叉污染。

當然,真正的危險取決於您的未加工食品的來源,以及它是否受到實際污染等。因此,大多數食品安全實踐只是為了安全。可以安全食用許多未加工的食物-通過觀察就無法分辨出哪個是。



該問答將自動從英語翻譯而來。原始內容可在stackexchange上找到,我們感謝它分發的cc by-sa 2.0許可。
Loading...